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就是曝光。曝光是一个最基本的技术,就像我们用电脑写文章,敲键盘已经不是个技术问题了。前面我谈到,摄影更多的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所以只有熟练到能够直觉性或者习惯性地快速进行曝光设置,才能解放大脑来更多地思考以进行艺术创作。但多年来我碰到不少入门爱好者询问有关摄影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如何设置曝光、参数等等,看来对于很多人仍然不是那么容易的内容。

其实我最开始进入摄影时,也对这些光圈、快门、ISO的数字和公式不是很敏感,甚至不愿意去认真学习,也许内心还是一个文科男。后来有段时间我接触胶片摄影,强迫自己用手动模式拍摄,也因为珍惜每张胶片的快门,于是非常认真和谨慎地进行曝光设置,不久后对曝光就有了更多感性和深刻的理解。也建议大家如果想要真正快速掌握基本的曝光技术,可以用手动模式来进行练习,通过对光圈、快门和ISO实际的调整,就能更直观和清晰地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配合看相关书籍来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就能完全突破曝光技术对自己的束缚。

以我的经验,拍摄中主要会有三种基本曝光场景:正常光线、暗/弱光环境、复杂光线,当然,根据拍摄主题和内容的变化,在这三种基本场景中还要做相应地调整,需要灵活理解和使用。

暗/弱光环境包括在没有太阳光的室外或者没有天空光源的室内,具有专业光源的摄影棚不在此讨论范围内。在室外或者室内,太阳落山后到太阳升起前,没有阳光,环境主要的光线来自于月光或者人造光,甚至没有光源。

由于在大部分暗光条件下都需要根据拍摄对象和场景的选择来对快门速度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化,所以我推荐用快门优先(TV/S等档位)或者手动模式(M档)。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我们可以调节的只有快门速度,相机会自动根据测光结果对光圈和ISO 进行相应计算,我们只需要关注拍摄内容所需要的快门速度就可以了。如果发现拍摄后有过曝或者欠曝的情况,那么通过适当加减档(+/-)就能进行曝光的修正。

在快门优先模式下拍摄要注意两点:

  • ISO是否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如果ISO过高(比如1600以上),那么画面的噪点将大幅增加,就要适当对快门速度进行回调,以保证较低的ISO。当然,现在很多高端相机的高感能力都在不断增强,加上软件对于后期降噪水平的提高,我们对ISO的关注也在慢慢减少了。不过在风光和建筑摄影中,在有足够光线的条件下,低的ISO是创作严谨性的重要标志。

  •   对景深或者画质有要求:在调整快门速度时,要注意观察光圈的变化,这决定了景深的范围和画面质量,同时也影响着画面的质量。绝大部分镜头最佳成像的光圈在7.1-11之间,在拍摄风光、建筑题材时最好能将光圈控制在这个数值范围内。拍摄人文题材时,人物背景与环境是否要在景深范围内,是否要被“虚化” 掉,决定了我们是否用大光圈(2.8以上)拍摄。

如果以上两点需要考虑,那么建议用手动曝光模式进行拍摄,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环境下,例如大逆光的风光拍摄、变化较大的室内环境等。大部分的风光摄影中,由于拍摄环境和对象相对稳定,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对光圈、快门和ISO进行准确的调整和测试,最好使用手动模式。拍摄人文题材时,由于拍摄对象往往在移动,快门速度需要有保障,又要兼顾人物的环境与光线在不断变化,可以在手动模式下将快门固定在1/100-1/200之间的安全速度(要根据拍摄人物的移动速度),ISO设置成Auto自动,这样只需要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每张照片的景深和画质。


日落后与日出前的半个小时是拍摄风光的黄金时间,尤其是对于建筑摄影。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天空的光线快速减弱,同时灯光亮起来,使得地表建筑物与天空的光比接近,拍摄时的曝光比较容易把握。

阿布扎比大清真寺,坐落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市。这座清真寺的全称为谢赫扎耶德本苏尔坦阿勒纳哈扬清真寺(Sheikh Zayed BinSultan Nahyan Mosque),是为了纪念已故的阿联酋第一位总统Sheikh Zayed BinSultan Nahyan(谢赫扎伊德·本·苏尔坦)而建造的,寺内有他的陵墓,所以又名谢赫扎伊德清真寺,但由于名字可能太长的原因吧,当地人和游客都简称该寺为Grand Mosque(大清真寺)。

出发去阿联酋之前,我就已经对这座宏伟而精美的清真寺建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当天,当地一个朋友驱车与我一起在下午四点多赶到这里,就是为了利用日落前后最好的时间段拍摄这座美丽的建筑。

18478486.jpg

光圈:f10,ISO:50,快门:4秒,镜头:17mm移轴

日落时分的晚霞很完美,金色的晚霞和粉红色的天空下,白色的清真寺主殿被映衬得十分壮丽和梦幻。日落后,我回到经过反复比较后的最佳机位,支起三脚架,换上佳能17mm移轴镜头——这是拍摄建筑最好的镜头之一。当天际最后一缕金光消失,天空泛起迷人的幽蓝色,清真寺的暖黄色灯光依次打开,我使用快门优先模式,为了“消除”掉画面中过多的游客将快门速度减慢(将ISO降低到50)到4秒,此时光圈正好在10,横向摇摆镜头拍摄了三张,后期进行拼接,效果很理想。

后期提示:略微增加画面中建筑物和前景的锐度,降低蓝色的“亮度”,提升建筑物的立体感,突出冷暖色的对比。


暗夜摄影近些年成为风光摄影的热门话题,从星空到银河,越来越多的人去南北极区域追逐极光。由于相机性能的提升,越来越容易捕捉到深夜中肉眼不容易看到的景象和画面,我们对风光摄影的范围也得到了更大的拓展。

其中,极光成为了其中具有一定稀缺度的拍摄题材。当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如冰岛、挪威、加拿大北部、俄罗斯北部等地的高空,夜间容易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

2018年2月,我与朋友在冰岛环岛自驾,就是为了拍摄冬夜的极光。由于上一次来冰岛的天气不理想,也没有遇到较大规模的极光,一直引以为憾。这次,选择在月缺的时间段到冰岛,确保有最佳的夜晚拍摄条件。

18470677.jpg

光圈:F4,ISO:1000,快门:25秒,镜头:12-24mm 

这天,我们从冰岛南部的霍芬直接开到北部的米湖景区,为了解乏,安排了在温泉放松休息。当我们在温泉中看到天边极光升起,果断离开上车,马上赶往最近的拍摄点——众神瀑布。山崖上布满了厚厚的积雪,去往瀑布的小路上结满了光滑的冰面,风速有七八级,吹得人都无法站稳,但这无法阻挡我们捕捉美景的脚步。

找到拍摄点后,支起脚架,打开机器,调整曝光到M档手动模式,将光圈调整到最大,快门设置在10秒,ISO先设置在6400,由于夜晚太黑,只能凭感觉进行构图试拍一张。根据试拍的画面结果优化构图,对焦设置为手动,调整到∞无穷远档位略微拉回来一点,观察到极光亮度有所增强,将ISO回调到1600,再拍摄一张,确认没有问题。这时候,天空的极光更加强烈,呈现出火焰形状,为了将极光的形状完整记录下来,调整机器仰角从上到下拍摄了三张,留给后期接片处理。后面又尝试了其他几个机位,拍摄了近一个小时,幸运的是当晚的极光十分给力,不断变换方向和形状,令人眼花缭乱,简直是一场人生难得的视觉盛宴。

后期提示:在Lightroom中用渐变滤镜将天空部分做强化,用对比度和清晰度突出极光的形态和色彩,地面部分做降噪处理,减少一点饱和度,让冰雪和瀑布水流色彩更加自然。


在城市中旅行时,很多室内场景是拍摄人文作品的好地方,例如教堂、寺庙、学校、地铁等等。我每次去国外旅行,都会适当挑选几个这样的地点作为一天中日落日出以外时间的目的地,既可以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又可以扫街抓拍。

提醒一点,去拍摄这些地方,最好带一台体积较小的相机,不推荐携带单反,镜头也建议用小型的广角,绝对不要用70以上的长焦,因为这样的装备太引人注意,容易造成当地人的反感,对被拍摄者也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一般情况下,我会根据城市的特点来使用28、35或者50等定焦镜头,如果是欧洲的小城市,街道狭窄,空间局促,那么就尽量用28或者35,如果在美国大陆,50mm就更实用。如果实在没有把握或者碰到环境多变的目的地,24-70变焦镜头也是比较保险和稳妥的选择。街拍中还要注意一点,由于从室外到室内的场景转换,光线变化较大,因此记住要及时切换曝光设置。

2015年冬天,我从伦敦来到剑桥游览拍摄了三天时间,这里浓浓的文艺气息让我流连忘返。历史悠久的百年学府和经典建筑俯仰皆是,高大精美的校舍、庄严肃穆的教堂和爬满青藤的红砖住宅矗立在满城的绿树红花间,翠色葱茏,古意盎然。

18423064.jpg

光圈:F5.6,快门:1/80秒,ISO:4000(减两档曝光)

这天,我从熙熙攘攘的街道无意走入一间古老的小教堂,昏暗的灯光下气氛神秘而静谧,我一个人坐在教堂里享受难得的安宁。偶尔一两个游客走进来安静地在教堂内参观然后离去,我从容地将曝光设置调整到快门优先模式,慢慢在教堂大殿中寻找合适的画面。走到旁边的一个小礼拜堂边,看到这里的光线明暗很有特点,于是停留下来。墙上的金框油画在黑暗的石墙上显得遗世独立,拱形石雕精致而优美,我调整好自己的站位,选择了一个最理想的构图,然后开始“守株待兔”。果然没多久,一位身着白衣的信徒走过来,静静地跪在圣像下,虔诚地祈祷起来,我将相机设置到静音模式,稳稳托住相机,用1/80秒的快门拍摄了几张不同的姿态。

后期提示:由于ISO较高,需要做降噪处理,画面的暗部略微加一点蓝色,增加一点冷调对比。

(最新的【镜头背后的秘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三哥摄影杂志”)